第62屆國際汽車媒體交流會
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
2015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增長13%
? 銷售額增速再次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 電子穩定程序ESP、柴油系統、汽油系統在2014年均實現20%的銷量增長
? 駕駛員輔助系統業務年增長額達三分之一
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Rolf Bulander博士在第62屆國際汽車媒體交流會上做演講
作為博世集團最大的業務部門,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計入匯率波動帶來的影響后,該業務部門在2015年第一季度的實際銷售額增長了7%,而名義銷售增長額則高達13%1。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Rolf Bulander博士在德國博格斯貝舉行的博世國際汽車媒體交流會(2015年5月19日至21日)上表示:“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全球銷量,我們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15年,我們將再次實現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銷售額增長。”2014年,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實現了8.9%的銷售額增長,是全球汽車產量增速的兩倍。包括電子穩定程序ESP、柴油系統、汽柴油直噴系統在內的一系列核心產品的銷售增速均達到約20%。今后,博世還將為汽車以及其他交通方式提供更多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我們正在重新思考交通出行,并向著多模式出行的設想推進,這種設想將自行車、火車和公交車等多樣化的交通方式都涵蓋在內,”Bulander在解釋道,“我們的焦點已經超越了汽車技術,而投向了整個智能交通領域。”
第62屆國際汽車媒體交流會現場
電氣化技術讓柴油車和汽油車更節能
在通往未來出行的道路上,博世獲得的成功既有技術上的,也有商業上的。公司正在尋求三條發展途徑:目標是讓未來駕乘更加電氣化、自動化和互聯化。“博世在這三個方面的進展都不錯。”Bulander說道。在他看來,雖然電動出行終將到來,但在十年內,傳統內燃機仍將是高效出行的基礎。在未來的五年內,通過博世高效內燃機技術,柴油發動機的油耗有望下降10%,而汽油發動機則擁有近20%的優化潛力。
結合電氣化技術,內燃機將會變得更節能。到2025年,全球15%的新車將至少配備一種混合動力系統。通過博世精湛的技術和專知,混合動力系統可完美地裝配到車輛上。在博世目前已經成功交付的30個動力總成電氣化生產訂單中,有十個是用于高檔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這些車輛在在長途駕駛時,由汽油或柴油驅動,而在城市道路行駛時,切換到純電動模式。“我們很有經驗,能讓混合動力系統大獲成功,”Bulander說道,“我們過去讓柴油共軌系統成為了傳奇,今后也會在電氣化領域取得成功。”
博世高度自動駕駛技術在特斯拉Model S車型上做實體演示
自動駕駛能夠減少高達三分之一的事故率
隨著汽車工業朝著自動駕駛的方向邁進,駕駛員輔助系統的市場正蓬勃發展。在這一市場中,博世的駕駛員輔助系統的銷量正以每年三分之一的速度快速增長。去年,博世用于駕駛輔助系統的環境傳感器總銷量首次突破5千萬套。2015年,博世雷達傳感器和視頻傳感器的銷量增速有望與2014年一樣,實現翻番。博世是雷達傳感器領域全球市場的領導者,該傳感器可用于自適應巡航控制等系統上。此外,在交通堵塞、車輛緊急避讓、以及遠程泊車時,駕駛員輔助系統將發揮作用,從而極大地為駕駛員提供便利。到2020年,我們的目標是生產出高速公路上的領航系統,從而在高速公路上實現自動駕駛。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Dirk Hoheisel博士認為這是發展中決定性的一步:“有了這種系統,我們就能從部分自動駕駛轉變為高度自動駕駛。屆時,駕駛員完全成為乘客。這意味著出行將變得更舒適、也更安全。”博世交通事故研究員們預計:不斷發展的汽車自動化技術可以大幅度減少事故的發生,僅在德國就能減少最高可達三分之一的事故率。
自動駕駛可分階段實現
在博世,約有2000名工程師致力于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研發和改進,比兩年前增加了700位。完成對采埃孚轉向系統(即現在的博世汽車轉向事業部)的收購后,博世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實力進一步得到增強。“如此一來,博世技術不僅能讓未來車輛實現自動加速和制動,還能讓它們自動轉向。”Bulander表示。
現場產品展示
互聯駕駛:正成為博世一項蓬勃發展的服務業務
互聯網在未來汽車的發展中將會起到關鍵作用。即便是現在,互聯網就已經在提供實時交通新聞、通報交通事故、預報施工區,又或者提醒你注意下一個轉彎口就會出現的堵車。駕駛員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并預定閑置的充電樁,甚至同時完成線上支付。“互聯化是電氣化和自動化得以成功的關鍵所在。”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Markus Heyn博士說道。另外,互聯化技術還帶來了全新服務模式。例如,依據車載電子控制單元(ECU)所傳輸的數據,人們可以進行預防性的汽車保養,并獲悉節油建議。諸如此類的互聯化駕乘服務也有助于汽車租賃公司和保險公司進行車隊管理。通過博世“行車日志” Drivelog 線上平臺,駕駛員們還能直接使用這些服務。為此,他們只需一部智能手機和一個連接器就能讀取ECU數據。到今年年底,估計約有20萬臺汽車將配備這樣的博世互聯技術,并享受全新的互聯服務。“我們的互聯技術已經完成了項目試驗階段。對于博世而言,它正在成為一項蓬勃發展的服務業務。” Bulander如是說。
博世還正致力于在將各類交通模式融合到一起,并將博世的智能交通科技應用其中。“我們提供的新產品將不再局限于汽車,例如我們正在進入城市交通服務等業務。” Bulander解釋道。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博世為斯圖加特服務項目(Stuttgart Services Project)所開發出的一款應用軟件。有了這款軟件,你只需一枚芯片卡就能實現汽車和自行車的租用共享服務,并可用于乘坐火車和公交車,以及進入一些像游泳池或圖書館之類的便利設施等。“這些都只是未來交通服務的驚鴻一瞥而已。” Bulander補充道。
博世可編程儀表現場演示
另外,博世也已經開發了能夠將汽車和智能家居連接在一起的設計原型:舉例來說,就是在你的車進家門之前,導航系統就能給中央供暖系統自動發出指令,從而讓你的居室適時地暖和起來。“無論是對于你的家還是你的汽車,博世所創的科技永遠都是為了‘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諾。”Bulander這樣說道。
獲得微信版新聞稿及更多博世中國新聞,請掃描以下二維碼:
附: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Rolf Bulander博士發言稿:超越汽車領域:博世作為系統供應商現在如何定位
演講人:Dr. Rolf Bulander
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
德國博格斯貝第62屆國際汽車媒體交流會
2015年5月20日
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歡迎各位媒體出席今天在博格斯貝試驗場地舉辦的第62屆國際汽車媒體交流會。其實,并不是每一屆博世汽車媒體交流會上,發動機和驅動系統都一定要成為最大的焦點。事實上,我們的確不僅僅是關注車輛中的科技,更致力于為道路交通做出貢獻。在巴黎和北京,已經實行了車輛尾號單雙數限行措施。在倫敦,車輛的行駛速度十分緩慢,平均時速甚至僅為19公里,而在孟買,時速甚至僅為5公里。這表明,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個人交通的問題了。至少在大城市,應將目光轉移到多種交通模式并行的概念上,把自行車、火車和客車都納入到考慮范圍之內。這正是為什么我們已然不止于汽車技術領域的原因。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我們對自己的定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 我們是一家系統供應商——產品范疇已經遠遠超過制動系統和噴油系統等一系列汽車技術的系統供應商。
· 我們為改善人們的交通出行提供多樣化的系統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汽車互聯、各類交通模式和針對基建設施的整體解決方案。
在此背景下,博世決定將其汽車技術事業部更名為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事業部。新的稱謂已經說明了一切。這也是我希望在開場演講中所表達的要點。在對我們的經營狀況做個簡要的概述之后,我將為大家描繪一下博世眼中的未來交通,并詮釋博世將如何為未來交通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我們已經開始研究一些必要的解決方案——我將在結尾為大家展示一些初步成果,讓大家對此有初步的了解。誠如我們的企業口號“科技成就生活之美”所傳遞的信息,我們不僅僅希望改進發動機,更希望改善社會的交通狀況。只有那時,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家面向未來的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供應商。
經營狀況:持續的強勁增長
首先,我們來看看博世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事業部當前的經營狀況。2014年,博世在這一領域創造了333億歐元的銷售額。這相當于8.9%的年度增長率——高于全球汽車市場年產量增長率的兩倍。電子穩定程序(ESP)、汽油噴射系統和柴油直噴系統等主要產品的銷售分別上漲了約20%。尤其是清潔柴油系統在中國的銷售額增長十分強勁——我們希望為改善北京和上海的空氣質量做出貢獻。
2015年,我們的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將繼續保持增長的步伐。自今年二月起,我們的轉向系統業務——博世汽車轉向事業部,在收購完成后正式成立。如果將其計算在內,并且在與去年可比的基礎上,我們第一季度的實際銷售額同比增長了7%。除去匯率的影響,名義增長率比這還要高,達到了13%。我們的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涵蓋全世界126個生產基地和59個工程技術中心,并擁有約20.5萬名員工。其中,有3.95萬人從事研發工作。這就是為未來交通正在努力工作的團隊。
未來交通:不一定只依靠汽車
但是,接下來幾年里,汽車和交通的發展將何去何從?初看上去,所有事情都顯得積極向上,且方向明確。當談到汽車駕駛,我們看見社會觀點和技術趨勢之間是一致的。例如,燃油效率的提升與環境保護密不可分。但是,我們并不能準確地預測未來——事實上,幾年前的經濟和金融危機已經印證了這一點。誰都不能確信,市場能一直成線性發展。
預測長期變化的發展趨勢只是成功的一半。而另一半在于我們要積極地為市場的瞬息萬變做好準備。我們怎樣才能兼顧左右?唯有對未來各種的可能做好萬全的準備。這就是為什么,在博世,我們已繪制出一系列未來的愿景。現在給大家演示其中兩點:
· 一方面,在全球范圍內,駕駛樂趣已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不考慮所有的規章制度,擁有自己的汽車總是其樂無窮。所以,個人交通領域將持續發展,而同時,互聯技術還進一步提高了駕駛樂趣,例如我們開車時可以從云端下載并聆聽音樂。這意味著,在發達國家,創新將不斷提升汽車的品質和駕乘樂趣,而在新興市場上,隨著西方國家“用戶至上”理念的不斷深化,人們對車輛的要求越來越高,汽車的品質也將隨之提升。在中國,平均每1000居民只擁有50輛汽車,而在歐盟,每1000居民已經擁有500輛汽車了。在這個“快樂出行”的愿景中,這兩個數字應該會逐步趨同。
· 另一方面,生態問題也已全球化。可以看出,世界正在向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可能因為全球氣候保護政策的正確實施,也可能因為世界各個大城市對個人交通方式的限制。這樣一來,無論是在發達的經濟體,還是在新型市場,汽車的尾氣排放和燃油效率的規定都被收緊了。我們已經看到,中國和印度等國家已經效仿歐洲模式,收緊了其尾氣排放的限制。在這樣“綠色世界”的愿景中,個人交通不僅將受到更加嚴格的規定,還將出現越來越多其它交通模式。一些正在實施的計劃也反映了這一點:例如,中國將在2030年前建成170個全新的地方公共交通系統:例如地鐵、輕軌等。
電氣化、自動化、互聯化: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可以說,以上是關于未來駕乘兩幅截然不同的圖景:一個是從汽車駕駛的情感角度出發,另一個則是環保角度。然而,技術對二者的解答不謀而合。無論是持續發展的個人交通出行,還是愈發嚴苛的規章制度——不管是哪一條道路,車輛的驅動系統都將向電氣化方向發展,而駕乘出行也將更加自動化和互聯化。這三大技術趨勢協同發展的原因顯而易見:
· 首先,越來越嚴格的燃油標準和排放法規不但促進了傳統內燃機技術的改善,同時也推動著電氣化技術的發展。此外,環保法規不僅僅幫助實現節能減排,同時還增加了駕駛樂趣。例如,電氣化系統可以在發動機低速運轉的情況下提供完美的加速動力。
· 第二,自動駕駛不僅能使路面交通更加高效,更重要的是提高駕駛的安全性。自動駕駛能夠有效避免行車過程中的人為錯誤。事實上,百分之九十交通事故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時至今日,在走走停停的擁堵路面,駕駛輔助功能已經能減輕駕駛員負擔,實現自動跟車。換言之,當駕駛不再是一種樂趣的時候,駕駛員輔助系統就會發揮作用。同時,一輛自動駕駛汽車還將提供一種全新的駕駛體驗——它會變成你在路上的家。
· 第三,互聯駕駛也能進一步降低用車成本。初看起來,我們可能會想到,互聯技術在交通中的最大應用是在車載信息娛樂系統上。但事實上,它還能夠把實時信息發送給駕駛員,從而實現諸如避免交通擁堵,實時優化電動車充電策略等一系列功能。
無論是電氣化、自動化,還是互聯化——它們在使交通出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又使駕駛趣意盎然。這意味著,它們使得兩種看似水火不容的元素——一邊是“綠色出行”與“快樂出行”在未來能夠和諧相處。更棒的是:這三條途徑還相輔相成。比如,通過互聯網技術不僅能找到最近的停車位,還能預約最近的充電站,這使得駕乘出行變得易如反掌。而自動駕駛技術可以讓汽車之間相互通訊,從而避免碰撞,特別是在視野受限的十字路口,或者前方擁堵的情況下,這使得駕乘出行變得更加安全。我們的技術研發不僅是為了適應未來交通,還致力于讓各類技術相互連通,實現新的協同功能。
通向未來之路正引領我們取得商業上的成功
在這些通向未來的道路上,我們該如何獲得進步呢?博世在技術上已經在奔向成功了,不僅在技術上,在商業上也是如此。同樣,我還是會通過這三條技術途徑向大家闡明這個觀點:
· 首先,無論人們是否愿意接受,電動化的時代即將到來。這一點從公共設施普及和電氣化技術的發展就可看出。到2020年,我們要將電池的成本減半,到那時,全世界將建立約三百萬個充電站點——是2013年的十倍。在未來的十年里,這給市場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到2025年,15%的新車將配備電氣化驅動系統。但是這也意味著,在下一個十年里,傳統內燃機仍然會是高效出行的基礎。我們將繼續改進傳統內燃機汽車,特別是可以通過降低油耗來實現這一點,未來,在2012年的基礎上,柴油發動機的油耗將進一步降低10%,而汽油發動機的油耗最多可降低20%。同時,通過與電氣化系統的結合,傳統內燃機的燃油經濟性將達到最高峰。特別指出的是,在混合動力技術領域,博世擁有廣泛的專業知識,而且能夠提供各類解決方案。我們已經完成了30個電氣化項目的訂單,并成功實現了相關產品的量產,其中十個是高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型車項目里,我們正在開發一款入門級混合動力系統,它將具有很高的產品經濟性,事實上,我們已經獲得了一筆批量生產的訂單。博世擁有豐富經驗和專知,有信心將新能源汽車技術變為現實。這是我們在柴油車上做到的事,同樣,在電氣化系統上,我們也希望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 第二,隨著市場的擴張,自動駕駛的時代悄然而至:駕駛員輔助系統市場開始興起。目前,博世在這個市場上的年增長率達到三分之一。2015年,我們雷達傳感器和視頻傳感器的銷售繼2014年翻倍增長之后,將再次翻倍。在雷達傳感器領域,我們在全球首屈一指。去年,我們的駕駛員輔助系統傳感器總銷售量首次突破5000萬個。但是發展并沒有就此停滯:今年,我們開始生產新的駕駛員輔助系統,包括遠程泊車、交通擁堵輔助、避讓輔助和左轉輔助等一系列功能。到2020年,我們希望制造出高速公路領航產品,在高速路上實現自動駕駛。在博世,有大約2000名研發人員正致力于為實現這些功能而努力奮斗——比兩年前多了700名。今年,我們已經成功完成了采埃孚轉向系統的并購,這使得我們的實力進一步增強。如此一來,我們的科技不僅能讓未來汽車實現自動加速和制動,還能讓它們自動轉向。
· 第三,我們的互聯駕駛技術已經完成了項目試驗階段。博世目前正在采集以及傳輸測試中車載電腦(電子控制單元ECU)的數據和駕駛文件,然后通過信息處理,從而實現預防性維修,并提出降低油耗的建議——到今年年底,博世將為約20萬輛汽車提供這樣的互聯駕駛技術。我們正在以這種方式幫助出租車公司和保險公司實現高效的車隊管理,而且通過我們的“行車日志”Drivelog系統為每位駕駛員提供支持服務。另外,我們正在開發全新的城市交通解決方案。其中的一個亮點是引入我們的微機電傳感器 MEMS,它們已成功應用在了博世電子穩定程序(ESP)之中。這些傳感器可實現與網絡的實時互聯,我們將它們隱蔽地安裝在停車場里。這樣,它們就能探測到停車位是否已被使用——并把實時信息上傳到線上停車地圖中。這將大大減少尋找停車位所花費的時間,在歐洲的大城市里,尋找停車位至少要占整個行車時長的30%。同時,我們還在整合多種交通模式。先行項目“斯圖加特服務”試圖提供一種芯片卡,通過它可以實現汽車和自行車的租用共享服務、并可用于乘坐火車和公交汽車,而且這張卡還可以作為游泳館和圖書館的門禁卡——我們已經開發出適用于該項目的軟件系統。這里只是未來交通服務的驚鴻一瞥。
新的客戶,新的服務:博世正在拓展業務范圍
現在,我希望能以下面幾個例子結束今天的演講。它們恰恰是關于互聯化的話題,各位可以了解我們現在擁有的交通方案是多么廣泛。
· 一方面,博世的新產品將不局限在汽車領域,例如我們正在進入城市交通服務等業務。
· 另一方面,新客戶也不局限于汽車行業;將來,我們的客戶群體可能是所有的道路使用者。
但是,即便是在汽車行業內,我們的客戶也得到了拓展,比如我們在加利福尼亞的新客戶(谷歌)。無論汽車和交通出行如何變化,博世都將致力于引領未來智能交通技術的發展。我們并不打算停留于此。大家都知道,博世多樣化的技術解決方案已遠遠超出汽車和交通出行的范疇。這意味著我們也可以把汽車和智能家居連接在一起——那么,在我們到家之前,就可以通過汽車導航系統發送指令給家里的供暖系統,從而提升起居室的室溫了。簡而言之,不論對于家居還是汽車,博世致力于實現“科技成就生活之美”的承諾,致力于為“萬物互聯”提供各類解決方案,從而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相信,我們將迎來一個電氣化、自動化、互聯化的駕乘未來。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