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企業“云”端發力 廣泛受到市場關注
2015-9-7 來源:數控機床市場網 作者: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生活開始離不開各種“云”。隨著云存儲技術在商業領域的普及,我們現在已經習慣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等便攜設備上分享“云”上的信息。“云”為我們提供了更靈活、便利的信息傳輸方式,就像你隨身攜帶著一個隱形的、免費的、容量大到無限制的U盤。
如同商業領域一樣,制造業對于“云”的認知也悄然進行著改變。從一開始的懷疑,對安全性的擔憂,到利用云平臺實現資產管理、歷史數據分析、工業業務流程優化以及遠程實時訪問等,更好的能效管理、更多的成本降低以及效率提升,讓工業用戶切實地感受到了“云”帶來的好處。
市場調研機構IDC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云計算基礎設施增長了25.1%,達63億美元。這是最近5個季度中增長最快的季度之一。其中,私有云和公有云基礎設施支出同比分別增加24.4%和25.5%。
來自工信部的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在我國信息技術服務業中,增長最快的是以云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服務業務,其增速達到22.1%。這對于目前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來說,無疑是一片新的藍海。
面對制造業用戶的新需求,工業自動化的領軍企業們也開始在“云”端發力。作為“工業互聯網”概念的倡導者控制工程網版權所有,GE公司日前正式宣布通過Predix云進入云服務市場的計劃。
Predix云是專為Predix(被譽為“Windows”的工業設備版)開發的工業互聯網云平臺,號稱是全球第一個專為收集與分析工業數據而開發設計的云解決方案。GE首席執行官Jeffrey Immelt表示,通過Predix云,GE公司將為工業領域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幫助用戶在高度安全的工業級云環境中捕捉和分析海量高速運行、類型多樣的各種機器產生的數據。
據悉,西門子也正在構建一個開放的云平臺,旨在為工業用戶提供預測性維護、資產分析和能源數據管理等基于大數據的服務。此外,最近幾年已經有很多自動化企業推出了基于“云”的產品和服務,比如研華科技WISE-Cloud智慧云平臺,菲尼克斯電氣ProfiCloud,施耐德電氣“云能效”管理平臺,羅克韋爾自動化基于云計算的解決方案等,都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作為國內老牌的工業自動化企業,和利時也正在積極研發工業云。“建設云平臺的所有技術,從內容來說基本成熟。要解決的問題是信息安全和行業應用的深度。”和利時集團副總裁史洪源認為,“中國有非常多的中小型工業企業,他們如果自己組織隊伍建立私有云的體系,是相當不經濟的。和利時的工業客戶有近萬家,中小企業客戶也比較多,由和利時建立云平臺服務,對客戶和自己都是雙贏。”
我們驚喜的發現,從幾年前看不見的“云”,到現在接地氣的“云”,工業企業正在越來越多地采用云技術,通過數據共享、資產管理、遠程監控和信息分析等功能實現基于大數據的智能制造。預計,隨著未來云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的不斷提升,以及云服務和解決方案的不斷完善,將有更多傳統的制造業企業加入到“云”端。如何為各個行業的工業企業提供定制化的專業云服務,將成為角力工業云服務市場的重要優勢。
投稿箱: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如果您有機床行業、企業相關新聞稿件發表,或進行資訊合作,歡迎聯系本網編輯部, 郵箱:skjcsc@vip.sina.com
更多相關信息